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,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,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……
“作為全球最重要貿易通道上的超大型橋梁,她是中國橋梁工程界創(chuàng)新和攻堅能力的集中體現!备壑榘拇髽蚬芾砭挚偣こ處熖K權科說。
1971年起就在中鐵大橋局工作、參與指揮建設東海大橋、杭州灣大橋、膠州灣大橋等多所跨海大橋的老橋梁專家譚國順用“集大成者”來形容港珠澳大橋。他說,“世界之最”的背后,是在建設管理、工程技術、施工安全和環(huán)境保護等領域填補諸多空白,進而形成一系列“中國標準”的艱苦努力。
港珠澳大橋打破了國內通常的“百年慣例”,制定了120年使用壽命的設計標準。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引領下,科研人員攻克技術難題,結合伶仃洋實際,提出了“港珠澳模型”等一整套海洋防腐抗震技術措施,從而保障“120年”這一指標的實現。
和其他跨海大橋不同的是,港珠澳大橋是像“搭積木”一樣“搭建”出來的。大橋建設方先在中山、東莞等地的工廠里把橋墩、橋面、鋼箱梁、鋼管樁統(tǒng)統(tǒng)做好,再等到伶仃洋風平浪靜時一塊塊、一層層、一段段的組裝起來——這就是港珠澳大橋首次實現的“工廠化、標準化、裝配化”建設理念。
全新的自動化生產線,智能化的板單元組裝和焊接機器人系統(tǒng),先進的超聲波相控陣檢測設備,代替了過去以手工操作為主的生產模式,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質量和穩(wěn)定性,使港珠澳大橋鋼結構制造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進而推動了整個行業(yè)的技術進步。
“建造”由此變成“制造”。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鐘輝虹說,如果沒有國產的大型施工裝備、大型浮吊、大型船舶,參建企業(yè)就不可能完成這一艱巨挑戰(zhàn)。中國裝備制造的長足進步,是‘拼積木’得以實現的根本原因。以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浮吊船為例,上世紀90年代,國內浮吊船只有百噸左右的承載量,如今中國浮吊船已達萬噸級承載量,中國企業(yè)已躋身全球最頂尖的浮吊船制造者行列。
“港珠澳大橋的示范效應和標桿效應已經顯現,一些國外項目方考察港珠澳大橋后認為,中國建設企業(yè)完全具備高質量、高標準的施工能力,意味著我國的橋梁建設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!碧K權科說。
相關信息
- 中國中冶:擬出資10億元設立中冶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集團
- 亞洲第二大雨污中轉站上下村調蓄池工程通水
- 內蒙古建龍污水處理站EPC工程開工
- 水電基礎局中標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(qū)工程施工6標
- 上海又見10億級市政綜合養(yǎng)護項目開標
- 江蘇常州:第三批老小區(qū)雨污水設施整治工程啟動 涉及61個老小區(qū)(附名單)
- 中車環(huán)境喜獲6.49億漳浦縣西北片區(qū)村鎮(zhèn)污水處理PPP項目
- 雄安新區(qū)建設投資專項已下達資金35億元 涉及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
- 4.9億!貴州省德江縣城鄉(xiāng)污水PPP建設項目中標(成交)公告
- 南寧建寧水務集團多個水環(huán)境治理項目取得新進展